戲與人生
11月14日,本課程邀請到資深電影工作者張艾嘉小姐與大家分享她的人生經驗。張小姐一開始就強調做人不論從事甚麼行業,都應該敬業樂業地認真對待工作,還要對天地間的事多些關心。雖然今天科技發達,資訊流通方便快捷,但是不理會與周圍環境關係的話,人就會失去思考空間。好的電影製作,資源與技巧固然重要,可是能真正讓觀眾感動的卻是戲裡面對人的一份關心,而不是刻意的計算。
學習可以讓人對周遭的世界不斷產生新的體會,並且能找到內心嚮往自然的欲求。人身處天地之間其實很渺小,只不過是群體的一小部份。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甚麼代溝,不要害怕用自己的心去面對他人的心,也不必刻意避免使自己的心受傷,最重要是學會受傷後能以正面的方法去處理。
張小姐告訴我們,作為一個電影人不一定只是關心電影。人不論在甚麼年紀,總要有點夢想,不然就會很可惜。人有了夢想,便會有一個遠景可以去追求。最近她正在拍紀錄片,想捕捉真實故事,因為沒有甚麼東西比真實事件更有震憾力,其中一個項目講這一代人送給下一代的禮物。世界不斷在變,許多標準也在變。大人送禮物給小朋友,除了考慮是否適合對方之外,更要反省送禮的心態是否真的為小朋友好,當中有沒有包含對下一代的「尊重」。
對於有志做編劇的年青人,張艾嘉小姐有這樣的忠告與分享:人年紀輕閱歷便淺,應該先寫最有體會的題材,從寫自己或者身邊最熟悉的人物開始。先寫人物,要列出性格和家庭背景等資料,這些特徵與個人的成長和心理的發展關係重大,這樣比較容易將故事寫活。要創作不同類型的角色就要多點觀察,寫得細一點,展現出人的性格,那麼劇本的內涵自然會更豐富。此外,寫劇本應注重原創性,寫自己最渴望給觀眾的東西。人生的事業需要集中精力去幹,沒有信念就很容易動搖。
談到家庭,張小姐認為父母對孩子來說各有重要的時候,不應該硬性劃分責任,應該大家一同分享、一同承擔。年青人要多從父母的角度去思考,能站到對方的處境去體諒,才能更多包容。小孩子有自己的生命,家長不能事事都為他們安排好,應該讓他們有自由發展的空間。但是,有些事情也要透過教導,來讓小朋友認清自己作出選擇後要履行承諾。多關心、互相尊重,真誠對待,才能打破人際關係中的障礙,找到對人和對工作的熱情。
張小姐的一席話令我們獲益良多,學會從整體的角度去看事情的每一個片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