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世相通的文化產品

務求達致

混和融合(hybridization)

多元共存(multiple coexistence

  在世界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互動激盪之下,必須懂得剖析過去、整理現在、面對將來,

才會有能力掌握普世相通的文化資源。

  面對全球一體化,我們必須開發自己本土的文化動力。文化資源是決定性的因素,即是韌力、適應力和塑造力。只要抓緊不同文化的共通點,就可以在本土文化中發展出全球文化。這種新文化應有其核心靈魂,必須包容、開放、不斷改進變化,使能混和融合,多元共存。

  我們現在身處於人類文明史上的十字路口,資訊科技的發達令到世界越來越小,人們要面對永無止境的意識形態衝突。現時,企業對個人、以至整體人類的生活影響最大。如果企業願意與社會分享成果,以實際行動發揮其獨特超凡力量改善社會現況,定必會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質,創造更美好的世界,而最重要的是與此同時,不影響企業的長遠經濟利益和發展。

  普世相通的創新產品背後,應該有一顆有良知的存心,才能夠令顧客肯定其價值,了解及尊重其存在,並肯定其努力的意義和隱藏的智慧。這樣的產品蘊含遠見、憑直覺、能推理、會思考,吸引、滿足和鼓勵顧客對產品有所期待。產品最終能為社區做些善事,將社區變得更好,成為通往世界的視窗;並具有將危機變化為轉機的能力。

  社會上不同階層應扮演不同的角色:

一:政府(管理階層──悟空)

  政府在這個文化產品的現代化過程中,以管理文化平衡社會活動(包括民俗文化、慈善企業等)與政府教育架構間的互動(國民身份認同等)。

二:企業精英(商人階層──八戒)

  商人運用企業經營文化中的專業知識和市場觸覺,擔當先鋒角色。

三:學術精英(知識階層──唐僧)

  學者藉著對傳統文化智慧的認知,在「文化地震」(Cultural Earthquake)站穩陣腳,在農業、工業和環境生態等方面啟迪大眾,擔當顧問和導師的角色。

四:廣大的消費者(勞動階層──悟淨)

  透過與通俗文化媒介的互動,改變和完善市民整體生活方式,轉移需求,從而帶動企業和經濟的導向。

 
動心能力
 
動感觸覺
 
氣息情報
 
成行成市
 
沁心在目廳
 
夫子自道
 
耳視目聽廊
 
暢所欲言巷
 
心力路
 
時光東西隧
 
第八街

 
Copyright 2003. Eco-Vision (Charity)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