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夢想。人了有夢想,才有可能追求的遠景,更容易活得開心。只要肯付出真心和努力,夢想總有一天會成真。
夢想和發白日夢不同,追求夢想需要腳踏實地,努力地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,最重要能學會運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,夢想才可以達成。比如有人想學游泳,只向人請教口訣,一天到晚在背誦:「兩手伸直,用力分水,雙腳一踢,呼吸換氣。」沒有下水實踐學習,只是空擁有口頭上的知識(口頭禪),有一天真的下水,這十六字口訣的知識根本派不上用場。
所以說有謀略的「行動」是使夢想成真的基本條件,我國古代有位聖賢,人們稱他為姜太公,他老人家在渭水隱居釣魚,他的釣竿離水面數尺,鉤不是曲的,竟然是直的,不能說是鉤,只能說是針,而且還沒有魚餌呢!人家便笑他傻,一輩子也釣不到魚。釣魚用直鉤而且不用魚餌,能有所獲嗎? |
|
原來姜太公他名為垂釣,其實志不在魚,他說:「寧在直中取,不向曲中求;不為錦鱗設,只釣王與侯。」其實「想釣魚」和「想釣到魚」竟是兩回事,姜太公借釣魚來思考問題,根本不想傷害魚,只是等待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實現夢想,目標很明確。所以既不用魚鉤、也不用魚餌。姜太公指出:「有能力的人樂於實現理想,普通人樂於做喜歡做的事。世間事物不能違背自然法則。泉水深而清,魚類才可以生存和長得肥美;樹的根又長又深,樹葉才會茂盛,長出美味的果實;有理想的君子要尋找情意相投、志同道合的人,一起親密協作,事情才會成功。這些都是自然的道理。水淺魚就長不大,樹木根淺長不出美果,君子情淺難以成大事。」
姜太公還說:「有同理心而意氣相投的知音人,是要用真心誠意才可以打動的!如果聚集了很多人材,卻不得人心,最後還是要散夥的。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,是所有人的天下。要用仁愛心與天下人共享天下利,大家才會同心同德。」 |